台灣科學中藥之父-許鴻源

首頁 » 人物看板 » 台灣科學中藥之父-許鴻源

評分:4 分,滿分為 5。

「本土第一位藥學博士,也是臺灣科學中藥之父」

許鴻源(1917年10月23日-1991年1月22日),出身於臺灣彰化的中藥製藥企業家。也是將中藥標準化製藥流程引入臺灣的先驅之一。

1917年日治時期的臺灣,許鴻源出生在臺中州彰化郡和美庄中美街;家中有六位兄弟,許鴻源排行第五,幼年時就經常在父親經營雜貨批發的場地玩耍。

1937年時畢業於嘉義農專後,在家人及長老教會支持下,動身前往日本留學;原本是就讀明治學院社會福利科,但由於政治及社會氛圍等因素,改而決定報名明治藥專轉學考試。

1941年時受到寄宿家庭主人,精神科醫師加藤普佐次郎博士,鼓勵研讀中國藥學,於是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藥學系生藥科就讀,並且在畢業後繼續留東京帝國大學,學習科學研究技術直至二次世界大戰完全結束。

戰後,許鴻源帶著家人一同返回台灣,回到彰化和美開始了製藥事業,設立了「順天堂藥廠」。

1946年時許鴻源來到臺北拜訪東京帝國大學校友,也是時任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藥局長塚本赳夫;當時衛生試驗所剛剛成立,且有人力需求,因此許鴻源在同年12月時,被塚本赳夫推薦到該所任職。在衛生試驗所服務的期間,由於許鴻源與日本藥界熟識,每年都會邀請日本學者到臺灣來演講。

1962年許鴻源博士經木村康一教授介紹,以臺灣衛生當局人員的身分,前往日本拜訪小太郎藥廠與長倉藥廠,因此與顏焜熒結識,顏焜熒當時在長倉藥廠製藥研究部任職。此後,他與顏焜熒兩人開始合作將標準化、科學化製藥流程引進台灣,並研究中藥濃縮製劑及科學化中草藥產品。

製藥過程及藥品經持續研發不斷改進,但由於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,以及製藥品質參差不齊的偽冒產品大量出現等等因素,導致他們所研發出的中藥濃縮製劑,在當時的社會大眾難以接受。

為了消除社會大眾的疑慮,許鴻源開始走訪各處,邀集各中醫師公會理事長,到臺灣各縣市舉辦座談會,並且委請各醫學院學者在正聲廣播電台宣傳科學中藥的好處,以及聘請日本學者前往臺灣進行演講,再邀請著名中醫師馬光亞,於診間給予患者服用科學中藥,甚至邀請聚集臺灣各地中藥房老闆與中醫師,前往製藥現場參觀藥品製造過程。

最後終於在臺灣當局認可下,認定順天堂藥廠符合藥廠優良製造規範(GMP),而藥品終於因法規制度保護,可以與傳統中藥市場做出區分,在1995年時更被列入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給付內容。

晚年的許鴻源博士,與妻子一起長期旅居美國,終其一生的藥學付出,1991年於美國離開人世。

許鴻源博士不僅在台灣製藥界佔有一席之地,更曾獲得日本生藥學會會賞,並入選為日本醫藥名人錄,被譽為台灣科學中藥之父的他是當之無愧。除了在經營製藥廠業上獲得成功,許鴻源也曾任教於多所醫學院擔任藥學系教授,在1971年出任衛生署藥政處長,更曾擔任中國藥學會台灣省分會理事長。

許鴻源博士對台灣製藥界有重大貢獻之外,對於美術的也是相當熱愛,名下更有許多收藏品,根據許鴻源博士自述,自小就喜歡看畫,長大後有錢時才開始買畫,第一張買的就是日治時代,台灣重要前輩畫家廖繼春的畫,他們倆同時是鄰居又同屬一間教會,受到廖繼春影響,許鴻源開始收藏台灣重要本土畫家的作品,例如陳澄波、李梅樹……等等台灣重要畫家的作品,更成立「順天美術館」善加保存這些畫作,並對台灣畫家大力給予支持。

收藏了無數幅對台灣重要本土畫家的作品,最後在許鴻源博士逝世前,交代家人要將所有收藏全數捐回台灣,這是台灣社會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美術作品捐贈,不僅僅是對於這些作品價值無法估算,此舉更表露出許鴻源對故鄉台灣的熱愛和無私的奉獻,許鴻源認為這些作品,都是台灣藝術家的結晶,也是台灣人的文化遺產和精神寶藏,並不只屬於他個人所有,而是歸屬於台灣。

更多文章

我要留言